首页

美足踩踏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3 09:03:27 作者:一个“反催收团伙”的覆灭记 浏览量:94009

  (近观中国)透过三个“关键”,看习近平上海之行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邢翀 梁晓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上海考察。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赴上海考察调研,每一次都在重要时间节点对上海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今次考察,从中国式现代化到改革开放,从“五个中心”到国家重大战略,释放出重要信号。其中透过三个“关键”,外界可以更好读懂习近平此次上海之行。

11月28日至1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11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关键时点。

  习近平此次考察,正处于关乎中国发展的关键时点。

  从近处看,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重点部署。会议明确要求,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中共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其中包括国际金融中心。未来上海应如何发力,各方如何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更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此行备受海内外关注。

  从更广阔的时间背景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以创造性的探索,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生动的实践内涵”,上海被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中肩负特殊使命。

  习近平在此关键时点考察上海,亦是对上海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进行再布局。

  此次考察也正逢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今年,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强调“既扩大开放之门,又将改革之路走稳”。

  此行,习近平进一步对上海提出新要求: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等等。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在改革开放上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举足轻重。从上海看中国,对上海的要求,也是对全国的要求。

11月28日至1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11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关键领域。

  金融、科技、民生,是习近平此次上海考察的关键领域。

  此行,习近平第一站便来到上海期货交易所。他指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正确、步伐稳健、前景光明。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上海行“先看金融”,既为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指明方向,也显示出中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力度和决心。

  除了“先看金融”外,事关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和民生,也是习近平上海考察尤为关注之处。

  考察中,习近平来到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该展集中展示了近10年来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果。

  中国一直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将科技现代化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此次在张江科学城,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考察期间,他还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外界认为,这再次凸显科技创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及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所处的关键位置。

  中国式现代化,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

  上海外来人口众多,如何保证每个人“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考验城市精细化治理管理水平。

  此次在上海,习近平走进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当地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建设力度、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交出大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答卷。

  习近平对此充分肯定。他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在2019年考察上海时曾如是诠释人民城市理念。

  今次考察,从科技到民生,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习近平聚焦的关键领域,均表明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色。

11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关键会议。

  上海之行期间,习近平于11月30日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今年召开的又一个事关区域重大战略的重磅座谈会。

  时值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这次座谈会既是经验总结,更是未来规划。“一体化”和“高质量”,成为习近平布局长三角一体化未来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具体而言,习近平提出“四个统筹”“六项重点”: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部署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在内的重点工作。

  有评论指出,这给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方法论”和“路线图”。

  同时,“一体化”和“高质量”,也正是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与增长点。从一域看全国,此番于上海召开的座谈会,正包含中国式现代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其中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的辩证关系。(完)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四川红原:黑颈鹤迁徙“大军”在草原高空上演“飞行大片”

儒学中有个词叫“共生”。中国哲学家熊十力也曾说过一个词叫“相反相成”,即相反的、不同的部分,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所以我认为,与西方规范相比,儒学思想更包容,也更具有二元共生性,是时候以儒学为理论基础,创造人类新的伦理、规范了。

安徽阜阳:蓄洪“洼地”筑起幸福“高台”

栾城杯“智领群蜂2024”国际无人蜂群技术大赛石家庄开幕

君龙人寿董事长王文怀称,作为首家总部设在福建省的保险法人机构,君龙人寿更应当坚持保险姓“保”的核心理念,继续致力于构建“产品+服务”的竞争模型,打造健康生态圈。他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更多行业优秀合作伙伴推动产业链整体协作,共同助力解决14亿中国人的养老问题。

李保东: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实现碳中和办会目标

理清党的创新理论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博大的开放胸襟,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将发展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全过程,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需要坚持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评价标准,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以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中发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作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贡献。要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什么能引领和推动当代中国发展,为什么能引领和推动我们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两个结合”中理清党的创新理论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六个必须坚持”中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深入研究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中国工信部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等开展能效专项监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两会,乡村振兴也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